2024-2025赛季的英超联赛已进入尾声,但对曼联而言,这个赛季的残酷远不止于积分榜上的尴尬位置,联赛提前四轮无缘欧冠资格、足总杯与联赛杯双双折戟八强、欧冠小组赛垫底出局——四项主要赛事全线溃败,让“四大皆空”成为俱乐部近三十年来最刺眼的标签,比球场上的失利更令人心惊的,是俱乐部财报中悄然蔓延的财政危机。
竞技崩盘:从“争冠拼图”到“中游泥潭”
本赛季初,曼联曾以创队史引援纪录的价格签下葡萄牙中场核心若昂·内维斯,试图弥补中场控制力的不足,主帅滕哈格的战术体系始终未能形成合力,进攻端依赖加纳乔与拉什福德个人突破,防守端因利桑德罗·马丁内斯的长期伤病漏洞频出,联赛中连续负于布伦特福德、水晶宫等中下游球队,更在曼市德比中遭遇主场0-3溃败,欧冠赛场,面对拜仁慕尼黑与皇家马德里的“死亡之组”,曼联六战仅取一胜,净胜球-9的数据刷新队史最差纪录。

资深跟队记者劳里·惠特维尔在专栏中写道:“曼联的战术混乱并非偶然,高层在引援决策中过度追逐商业价值,忽视阵容适配性,导致球队结构头重脚轻,如今更衣室内部对教练组的信任已接近临界点。”
财政雪崩:欧冠缺席引发的连锁反应
竞技成绩的坍塌直接触发了财政层面的恶性循环,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,曼联比赛日收入同比下跌18%,转播分成减少逾5000万英镑,更致命的是,欧冠资格的丧失将导致下赛季至少减少8000万英镑收入,其中包括欧足联的奖金池、赞助商绩效条款以及全球商业推广分成。
雪上加霜的是,俱乐部主要赞助商“TeamViewer”已宣布不再续约,而阿迪达斯的球衣赞助费用中也包含欧冠参赛场次挂钩条款,金融分析师基兰·马奎尔指出:“曼联的债务总额已突破6亿英镑,若下赛季仍无法重返欧冠,俱乐部可能被迫出售青训资产或启动紧急融资,这将进一步削弱长期竞争力。”
重建困局:FFP枷锁与阵容老化
欧洲足球财政公平法案(FFP)如同一把悬顶之剑,由于连续两个赛季违反盈利与可持续性规则,曼联面临欧足联的罚款甚至扣分风险,这意味着俱乐部在今夏转会窗口的净投入需控制在1亿英镑以内,而当前阵容中多达7名球员年过30,锋线核心霍伊伦的续约谈判也因薪资限制陷入僵局。
曼联的竞争对手正加速崛起,纽卡斯尔联凭借沙特资本的持续注资稳居前四,阿斯顿维拉在战术大师埃梅里带领下跻身欧战区,曼联名宿加里·内维尔在节目中痛心疾首:“我们正在见证一个恶性循环——财政压力迫使球队缩减引援,阵容薄弱导致战绩下滑,战绩下滑又加剧财政危机……除非找到突破性解决方案,否则曼联可能长期徘徊在联赛中游。”
未来迷思:资本革新或传统重构?
尽管英力士集团收购部分股权后承诺改革青训体系与医疗部门,但俱乐部管理层的决策效率仍广受诟病,此前追逐凯恩、贝林厄姆等顶级球星失败,转而高价签下二线球员的案例,暴露了球探系统与谈判团队的专业性缺失。

曼联的困境实则是现代足球资本化的缩影:当商业帝国与竞技成绩无法同步,品牌的辉煌终将沦为空洞的数字,正如《金融时报》的评论:“如果曼联无法在2025-2026赛季扭转颓势,他们失去的将不仅是欧冠席位,更是整整一代球迷的忠诚。”
老特拉福德的草皮依旧翠绿,但看台上的歌声已渐稀疏,对于这支曾缔造三冠王传奇的豪门而言,真正的战役早已不在绿茵场,而在那份写满赤字的账本之中。